“以前只有6座香菇棚,通过申请了乡村振兴资金300万元,又新盖了26座。”站在整齐排列的大棚前,壕赖柴达木村党支部书记杨在明难掩兴奋,“别看这些大棚,都是咱们‘菇宝宝’带空调的‘大平层’,随着最后一片保温毯铺设完成,这个占地23亩的现代化香菇种植基地扩建工程正式完工。
走进养菌棚,菌架上的电子检测器实时跳动着环境数据,把控温度在20℃左右、不断喷水保证湿度……“这可是我们的‘黑科技’,通过智能化检测设备让香菇生长环境处于最佳状态,优质菇产出率大大提升。”壕赖柴达木村党支部书记杨在明说道。
“三月中旬开始大规模制作菌棒,刚开始我们是从外地购买现成菌棒,一个菌棒5元,虽然省事,但技术终究是别人的,现在我们请老师来教我们种菌棒,一个菌棒4.2元,每个棚节省1万元左右,不仅降低了成本,我们也学会了技术”壕赖柴达木村刘翠英说。作为村里的香菇种植大户,刘翠英说起她的致富路,言语间满是自豪和喜悦,“香菇产业是村集体先开始做的,平时帮忙照看村集体香菇大棚的时候自己也算了一笔账,村里提供菌棒,还包销售,觉得这个产业比种地收益高,就决定先试一试,果然收入可观,去年毛收入40万元,“村民们看到效益不错,大家纷纷加入香菇产业中来,现在村里共有3户人家种香菇,村民共建大棚19个”。
夕阳下,村民杨树喜在新建的菌棒车间仔细查看着“菇宝宝”们的生长情况,这个一直以耕作为主的村庄,如今因51座“大平层”也开始变了模样,壕赖柴达木村党支部书记杨在明说:“今年村集体年增收预计突破50万元,这香菇产业如同纽带一般,正在把家家户户紧紧连成致富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