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十三五”期间教育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三、“十四五”期间的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思路
(三)整体目标
四、“十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实施策略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
(三)发展公益普惠学前教育
(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五)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六)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七)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八)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
(九)鼓励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十)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十一)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十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十三)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十五)推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
(十六)实施伊金霍洛教育品牌打造工程
(十七)加快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十四五”期间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三)健全教育评估机制
(四)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事业普惠、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内蒙古教育现代化203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鄂尔多斯教育现代化2035》《鄂尔多斯市“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伊金霍洛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全旗教育体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教育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伊金霍洛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布局强基础、抓队伍提质量、抓改革活机制,教育体育工作取得新成效。2016年起连续三年荣获全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一等奖,2020年荣获全市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奖”;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全区全民健身示范旗”荣誉称号,教育体育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为“十四五”期间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育体育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0多亿元,先后实施教育基础建设项目30个,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个,累计新增学位3420个;市一中伊金霍洛校区、第一幼儿园等7所学校引入校园水系。累计投入3900多万元购置触控一体机等教学设备,班级多媒体设备普及率达100%,实现了“同频互动”课堂中小学全覆盖。投入1160万元为中小学幼儿园更新监控设备、安装防护栏安全设施,安装了一键式报警设备,并接入旗公安局和市教体局视频监控平台,全旗28所学校通过消防验收。全旗共有体育场地(含室内、室外)1174个,其中大型体育场馆3处,体育公园3处,阿镇城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4平方米,100%的社区、村嘎查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二)师资队伍水平持续提升。严把教师“入口关”,累计招聘教师1107名,其中自主招聘部属师范院校、985及211院校优秀毕业生、成熟教师222名;现有市级以上教学能手277名、占专任教师的11.2%,教师结构持续优化。引进全国各地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外引内培,培训教师14222人次,培训校园长1039人次;选派67名校园长和教师赴加拿大、日本、蒙古国考察访学,选送3名足球教师赴英国培训。组建了19个名师工作室,聘请19位全国知名的学科专家为工作室导师,年均开展研修活动150余次、5000余人次参与。2018年举办了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工作室创新发展特色成果博览会,展示了伊金霍洛旗“1+1+X+N+Z”学科名师工作室发展成果,名师工作室发展成果参展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全旗15所中小学挂牌内师大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累计推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21节、省级优课172节、市级优课604节,2人荣获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赛特等奖、10人荣获一等奖、67人荣获二等奖。
(三)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以人事、经费改革为抓手,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出台了《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等15个方案,在全市率先探索“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稳步推进校园长职级制、职称评聘、教师流动、绩效分配等改革,打通了职称评聘通道,破冰大锅饭、平均分配困局。在北师大二附校等4所试点学校推行经费包干制度改革,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北师大教育集团在全国附属学校推广“经费包干”改革经验。在市一中伊金霍洛校区等6所试点推行竞争上岗改革,分流81名教师至低一学段或后勤岗位工作,分流7名教师至人事部门重新分配,直接解聘教师6名,有效解决学校教职工总量超编、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抢着到一线任教的敬业精神显著增强。承办了2019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9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上,分享交流全旗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经验;先后接待甘肃省、河南省、包头市、磴口县等40多个地区考察交流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等国家级媒体、期刊,报道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举措与成效。
(四)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扩容优质教育资源,成功引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深化与鄂尔多斯市一中深度合作办学,引进乌兰集团参与合作办学,建立了三方合作办学的典型模式。市一中伊金霍洛校区2020年面向全市招生,吸引了区域外优质生源,遏制了优质生源流失。2018年以来,乌兰集团等社会企业累计捐资1.8亿元提升教育品质发展。
(五)教育公平得到有效落实。投入免补教育经费16905万元,为20.93万人次提供免费教育,全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2015年的0.58、0.41缩小为0.45、0.29,学前一年入园率为99%,全旗建成特类甲级幼儿园8所、特类乙级幼儿园7所,占公办幼儿园总数的71.4%。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阳光分班、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等政策,出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实施办法》,设立了“玉良圆梦助学奖学金”,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2900多万元,建成资源中心1个、资源教室2个,配备专兼职特殊教育教师5名,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3%,有效阻断教育代际传递。
(六)教育内涵发展加速推进。出台《有效德育系列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教研教改系列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度,组建10所城乡联盟学校,全旗多所学校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学校建立交流合作机制,申报市级教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22个,成立“旗级、区域级、校级”三级班主任工作室,确立了30个德育优秀成果,评选出12所德育工作示范学校、10所德育工作优秀学校,建成1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成梦想教室18个,52所学校开设了国学课程,旗高级中学2017年晋级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伊旗2018年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督导评估验收。中考成绩从2015年起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三,2020年蒙、汉授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达67%、88.6%,一本上线率分别达39%、23.7%,汉授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稳定在75%以上。
(七)体育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各类协会、俱乐部15个,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400余场,累计30万人次参加,体育人口占全旗总人口的40%。常态化举办各类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国家级、自治区级赛事30多项。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建成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9所、自治区级体育特色学校12所,培养各类体育后备人才共1575人,青训机制初步形成。稳步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发展马产业,“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更加深入,体育彩票销售额累计突破4亿元,体育健身业发展势头良好,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成效显著,体育市场实现有效监管。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党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教育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政策环境。鄂尔多斯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推进全旗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撑。全旗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内涵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就,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十四五”期间教育体育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都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更为迫切。
(二)面临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旗教育体育尚未完全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一是科学的育人观、成长观、成才观和用人观还没有彻底改变,教育评价“破五唯”需要久久为功;二是教育资源配置还不能完全适应城市人口结构和区域分布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三是教育布局与设施仍需优化,城乡和校际教育发展不平衡、“择校热”、城区班容量大等问题较为突出;四是教育综合改革和治理方式还需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和育人方式还需不断变革;五是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强化,未建立教师储备制度,教育理念仍需更新,校园长的资源整合和精细化管理能力还需提高;六是支持学习者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环境尚待优化,新技术赋能教育的空间潜力还需进一步释放;七是区域整体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战略性规划尚待完善,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思维尚待深化,自主创新相对较少;八是全民健身服务机制不够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单一,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度低,青训体系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竞技体育投入不足;九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十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成长教育网络体系还未形成。
三、“十四五”期间的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各级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强党对教育体育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以加快推进教育体育现代化为主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聚焦教育体育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问题,着力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激发活力,补齐短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好发挥教育体育服务地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适应区域发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体系,为伊金霍洛旗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奠基”的价值理念,以“活力创新”谋篇,以“开放融合”增量、以“优质均衡”提质,全面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成果,向教育体育强旗迈进。
以“活力创新”为教育发展策略和实践路径,以系列教育改革项目为抓手,将“活力创新”的理念融入教育治理、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以“开放融合”为优质教育资源增量的重要抓手,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吸纳、聚集、培育一流教育资源。以融合为办学策略,形成教育之间、系统内外、体制内外、国内国外、历史与当代等全方位融合的大格局。加快教育融入主城区步伐,深化教育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让伊金霍洛旗成为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汇聚的新高地。
以“优质均衡”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线,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优质的期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创建为抓手,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让每一个伊金霍洛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整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全面深化“区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成果,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鄂尔多斯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标杆。全民健身设施均衡发展,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体育产业发展更加多元。
到2025年,教育整体质量、教学基础设施、师资水平和待遇达到自治区一流水平,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水平持续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中西部地区先进行列,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2023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人均场地面积均居全市前列。
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主要指标
项目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
伊金霍洛旗 |
鄂尔多斯 |
伊金霍洛旗 |
鄂尔多斯 |
||
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99 |
98.5 |
≥99.5 |
≥99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6.8 |
96.5 |
≥97 |
≥97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8.7 |
98.5 |
≥99 |
≥99 |
|
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 |
97.97 |
95 |
≥99 |
≥99 |
|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
74.6 |
68 |
80 |
75 |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87.9 |
86 |
90 |
90 |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1.6 |
10.8 |
12 |
11.5 |
|
学生全面发展 |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 |
90 |
90 |
93 |
93 |
*中小学生近视眼率(%) |
61.5 |
58 |
58 |
56 |
|
*中小学生肥胖率(%) |
12 |
19 |
8 |
15 |
|
*公办学校校医配备率(%) |
20 |
65 |
50 |
100 |
|
教师队伍 |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
66 |
75 |
85 |
85 |
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教师比例(%) |
79.45 |
63.3 |
85 |
80 |
|
义务教育阶段本科学历教师比例(%) |
83 |
85 |
90 |
90 |
|
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 |
27.3 |
23 |
30 |
28 |
|
教育信息化 |
*中小学智慧校园覆盖率(%) |
11 |
10 |
≥80 |
80 |
*校均网络出口带宽(Mbps/校) |
1000 |
1000 |
5000 |
5000 |
|
*中小学基于大数据的教与学应用覆盖率(%) |
11 |
10 |
≥80 |
80 |
|
满意度 |
学生、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
— |
80 |
≥90 |
≥90 |
中职教育 |
职普比例 |
37 :63 |
35 :65 |
42 :58 |
40 :60 |
在校生规模(万人) |
— |
1.3 |
0.2 |
1.9 |
|
新建学校(所) |
— |
0 |
1 |
1 |
|
毕业生 |
*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
— |
80 |
90 |
85 |
职业培训人次 |
非学历职业教育达到在校生规模 |
— |
0.2 |
>2 |
>2 |
备注:以上表格中,指标按照自治区“十四五”规划设置,带*符号表示鄂尔多斯市根据实际增设的指标。
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主要指标
项目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
伊金霍洛旗 |
鄂尔多斯 |
伊金霍洛旗 |
鄂尔多斯 |
|||||
群众体育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43.9 |
43 |
45.3 |
45 |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
4 |
2.95 |
4.2 |
3.0 |
||||
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名/千人) |
3.38 |
3.5 |
4 |
4 |
||||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 |
90 |
90 |
93 |
92 |
||||
主要竞赛成绩 |
平均每年获得自治区级以上金牌数(枚) |
— |
— |
10 |
— |
|||
竞技体育 |
队伍建设 |
*运动员 |
一级运动员(人) |
— |
25 |
— |
45 |
|
二级运动员(人) |
4 |
120 |
10 |
150 |
||||
教练员 |
优秀运动员队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练员(人) |
30 |
12 |
40 |
17 |
|||
国家一级裁判员(人) |
52 |
120 |
70 |
180 |
||||
国家二级裁判员(人) |
129 |
1200 |
180 |
1800 |
||||
青少年体育 |
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数量(所) |
21 |
20 |
40 |
60 |
|||
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个) |
15 |
— |
25 |
100 |
||||
*创建市级青少年品牌赛事活动(个) |
自治区级 |
— |
— |
3 |
3 |
|||
市级 |
— |
— |
3 |
3 |
||||
基层教练员执教技能培训人数(名) |
— |
— |
100 |
300 |
||||
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人) |
314 |
4000 |
600 |
6500 |
||||
自治区级以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个) |
1 |
5 |
2 |
7 |
||||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个) |
2 |
45 |
4 |
60 |
||||
体育产业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0.92 |
0.9 |
1.43 |
1.4 |
|||
*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个) |
1 |
1 |
3 |
5 |
||||
*培育体旅融合发展精品项目(个) |
1 |
7 |
3 |
15 |
||||
足球发展 |
注册足球运动员数量(人) |
64 |
1100 |
110 |
1750 |
|||
等级足球教练员数量(人) |
26 |
252 |
50 |
650 |
||||
等级足球裁判员数量(人) |
34 |
184 |
60 |
420 |
备注:以上表格中,指标按照自治区“十四五”规划设置,带*符号表示鄂尔多斯市根据实际增设的指标。
四、“十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实施策略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目标任务。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宣讲阐释,持续完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入心入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开发。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推荐实践育人,学生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整体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持续提高,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爱好,每位学生每年至少掌握一项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技能,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不断夯实。
专栏1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1)构建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伊金霍洛旗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构建方案》,整合德育资源,提升育人实效,优化和规范德育工作内容。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伊金霍洛旗第三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实施方案》,积极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搭建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提升德育队伍的基本素养。 (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伊金霍洛旗家校社共育实施方案》,规范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4)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制定出台《伊金霍洛旗教体系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 建设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5)实施学生美育素养提升工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制定《伊金霍洛旗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建设2-3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3~5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6)实施平安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推行“互联网+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建设校园安防视频网、安全巡检应用、安全教育、校车立体监管、智慧门禁系统等安全大数据管理平台,2025年达到100%全覆盖。 (7)实施数字消防进校园建设项目,推动火灾隐患防控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在线监测、智能分析和分级预警功能,形成火灾隐患防控一张网,到2025年基本达到60%以上。 |
2.实施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理解把握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宣讲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绩,激发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荣誉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主线,完成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推进入心入脑,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明素养等教育。挖掘课内课外蕴含的丰富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学思践悟,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构建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守望相助理念深深扎根心中。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各学段不少于12课时),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扎实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组织好“民族团结进步月”“手拉手心连心,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发挥基地实践育人功能。在校园、图书馆、教室、宿舍等场所,展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作品,积极营造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实施各民族学生同校共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学共进、交往交流交融。
落细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实施有效德育系列提升工程,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好国学课程、梦想课程、思政课程育人功能,持续深化从幼儿园到高中四段衔接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完善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为重点内容框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构建大德育体系,健全德育统筹、管理和研究机制,完善学科德育工作标准与评估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规矩意识、诚信意识、权利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现代公民。
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健全学段纵向衔接、课内课外和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打造地区有影响力的10所德育品牌学校和知名品牌学校。统筹好校内教育和校外活动,广泛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深入开展“红色”研学实践体验。继续推进梦想教室建设,建设1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基地学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提升工作质量。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实施“铸魂育人培根工程”。加强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推动绿色校园创建。推进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全面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方案》,加强区域工作坊研修,推进艺术类课程改革,让每一位学生掌握1-2个艺术项目并掌握艺术技能。深化文教和艺教结合改革,有效促进社会资源参与学校艺术教育。完善艺术展演活动体系,促进学校与校外专业艺术团队的有效合作,营造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拓展综合素质教育新途径。
增强学生科学素养。构建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科普知识教育,通过举办科技节、开设创客课程等方式,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培育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应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格局,整体设计育人目标、内容要求和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每周不少于1课时。建成全旗性的劳动教育综合基地1处,建设具有区域环境特色的研学与劳动实践教育基地15所,有效利用农村地区的学农实践基地和城区的工商业体验、社会服务等实践资源,创新校内劳动实践,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开展多样化社会劳动实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校外辅导站”建设,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结合”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力构建。深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融合服务,健全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学生及家庭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体系。加强沃土扎根、文化扎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识构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夯实学生核心素养。明确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积淀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养成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的品格。促进学生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强化实践创新。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应急教育,提高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自我保护等安全意识,完善突发情况日常演练和应对机制,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
1.目标任务。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师生牢固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主权象征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责任义务的意识。加大对农村牧区、重点人群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实现学前儿童学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初中毕业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中毕业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加强语言文字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和教研员队伍建设,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提升使用能力和教学水平,3年内实现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到规定等级认定标准。积极突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亮点,打造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为重点的文化品牌。
专栏2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 |
(1)实施使用教材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出台《伊金霍洛旗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教学实施意见》《伊金霍洛旗新招聘教材人职教师培训实施方案》《伊金霍洛旗关于提高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教材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巩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教育“七个一工程”成果,全面强化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全面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达标校建设,市级以上比例达到25%。 |
2.实施策略。
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高中一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深入推进中华语言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建立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提升农村牧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水平。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语言文字干部提升工程,配足配齐工作人员,持续加强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和教研员队伍建设。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各类资源,通过“同步课堂”“在线课堂”等增加优质配套教学资源供给。建立教研包联指导制度,常态化开展学情分析、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测。建立语言文字报告制度,将语言文字事业纳入政府及领导干部教育及考核常态化工作机制中。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应用和语言文字事业规范持续发展。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各级语言文字达标校、示范校达到100%。幼儿园教师持普通话二甲及以上证书比率逐年提升,一线教师持证合格率达100%。
突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亮点。积极创新语言文字工作平台和活动形式,通过举办汉字听写大会、中华诗词大会、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特色活动,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为重点的文化品牌。科学保护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
(三)发展公益普惠学前教育
1.目标任务。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
2.实施策略
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重点加强基层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布局和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体制。“十四五”期间,拟建幼儿园6所(第十二幼儿园、札萨克镇第二幼儿园、西山佳苑幼儿园、迁址新建第三幼儿园、第十三幼儿园、第十四幼儿园)。形成覆盖城乡、公平优质、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满足城乡儿童多样化入园需求,全面提高办园质量。
提高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重点支持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财税扶持、政府补贴等途径,引导民办幼儿园向非营利、普惠性转型。全面加强民办幼儿园治理力度,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5%以上,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园需求。
加强育儿指导和托育服务。健全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为适龄幼儿家庭提供免费和高质量的育儿指导,引导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念,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扩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坚持普惠性,增加托幼一体化园所数量,支持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形成托育服务新格局。
严格规范学前教育办园行为。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完善《幼儿园管理规范化指导意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幼儿园保教品质。
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办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教学研究,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引领辐射,深入推进幼儿园共同体发展,落实“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带动提高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深化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双向衔接,杜绝“小学化”倾向。采取“以奖代投”等方式鼓励园所晋级评优,支持幼儿园创品牌,办出特色,提升幼儿园内涵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增2-4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
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与科学研究。开展内涵特色项目建设,实施“幼小衔接”“特色园”“园特色”等项目孵化,“十四五”期间,争取新增市级课题项目3项,自治区级课题3项,扶持2项具有推广价值的“本土课题”。完善课程改革,出台幼儿园课程改革指导意见,形成本土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广优秀成果经验。开展学前教育课程基地园建设,配齐学前教育教研员,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专家力量,提升课程执行力。健全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和教研指导网络,强化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建立民办幼儿园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督导评估与业务指导。
(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1. 目标任务。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执行就近入学与“阳光分班”政策,推行房产学位和摇号入学方式,巩固义务教育阶段100%入学率,全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平均班容量控制在45人左右。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和学生学业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2023年,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义务教育综合水平位稳居全市第一梯队,走进自治区前列。
2.实施策略
优化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有效保证学位供给,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制度,科学布局基层学校,办好基层小规模学校,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十四五”期间,加快少年宫建设项目,拟建2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学校采取名校办分校或托管的办法,建立文化共融、教师共育、课程共享等集团共建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完善资源配置。继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生均标准,到2025年,生均标准不低于小学每人每年1200元、初中每人每年1400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完善校外教育体系建设,将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引入基层,利用乡村学校现有场地及设施设备,在周六日及寒暑假开设兴趣课堂,发展乡村地区校外教育。
深化教学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深化“减负增质”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形成“教研员—旗级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学科教师”三级体系、“实践指南—教学示范—典型样例”三位一体的课堂变革的实践路径,编制课堂教学改革评价量表,促进课堂教学转型。深化教学改革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起行政支持、教研引导、督导保障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与学评价”区域实践模式。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命题研究”,实施“绿色指标”的区域实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履行政府控辍保学法定职责。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供具有选择性和辅助性的个性化教育和学习支持。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关注“困境儿童”发展,让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完整接受义务教育。
科学开展教育教学督导评估。转变传统督导理念,注重对学校的发展性评估,优化评价指标,增加对学校特色发展的考核,区分不同基础、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提升督导评估的效果。
(五)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1.目标任务。深化实施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形成学校特色多样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高中教育格局。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达到99%,本科上线人数及一本上线人数超出全市平均水平。把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建成自治区第一梯队的高标准示范性中学,蒙古族中学晋级为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
专栏3 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
(1)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将鄂尔多斯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建成自治区第一梯队的高标准示范性中学,蒙古族中学晋升为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持续推进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严格按照《鄂尔多斯市“互联网+城乡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方案》,通过引进、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2)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在课程方案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框架下,深化课程改革,实施小班化和“走班制”教学,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通道和空间。 |
2.实施策略
创新普通高中体制改革。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加强教师关于新教材新课程培训,推动学生选课走班和生涯规划工作,加强普通高中新高考改革基础条件保障,建立新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下的普通高中经费投入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推进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继续深化与市一中合作办学,持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按照高考综合改革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在课程方案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框架下,自主设计和实施校本课程,探索个性化教育和多元人才培养途径。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和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小班化和“走班制”教学。完善选科与选课指导,保障学生自主选科和选课的权利,充分尊重学生选考组合,有序开展选课走班教学。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组建专、兼职导师团队,实施生涯教育与指导,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
优化高中教育教学与管理。支持教育联盟、高中教研共同体等多种形式的教研建设。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形成与学科课程互相关联特色课程体系。开展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利用教育大数据平台,优化改进高中教育教学与管理,使“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高中教育的新亮点。
(六)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1.目标任务。促进特殊教育提升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完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制度,新建资源教室2-3个。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统筹财政教育支出,完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少年助学政策,让残疾学生接受适合自身特点且有利于发展的高质量教育。
2.实施策略
保障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制定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注和遵循残疾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融合教育,强化专业服务,为残疾学生提供差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加强随班就读,对中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通过就读特教学校、送教上门、医教结合等方式实施教育。
丰富特殊教育资源和课程建设。根据人口增长情况,适时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为开展随班就读的学校建设高标准的资源教室,配齐配足师资力量,落实随班就读教师待遇,加大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建设,特色化开展个训课程,为各类特殊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七)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目标任务。将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鄂尔多斯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并附设职业高中。大力开展政企合作,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形成纵向衔接、普职融通、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发展格局。
专栏4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1)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鄂尔多斯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并附设职业高中,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并重,实施产教融合,创新合作渠道。 (2)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精品特色专业为引领,建设专业群、公共基础课,探索“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 |
2.实施策略
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引进与合作办学建成符合旗情产业特点和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高等职业院校和综合性职业中学,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优先设置先进制造业、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共同体,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精品特色专业为引领,建设专业群、公共基础课,探索“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适应产业需求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八)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
1.目标任务。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沟通衔接,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和良性互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2.实施策略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机关、企事业及科研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展继续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多次选择机会。加快发展“互联网+”终身教育,统筹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形成多元集聚的资源供给。建立渠道通畅、方式灵活、资源丰富、学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扩大群众公共学习资源,推进社区书屋等学习场所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面向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等社会群体,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社区教育,通过财政专项投入、社会资助等方式,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和学习场所,打造教育综合体社区,使社区教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领域。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环境建设,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机构的服务终身教育功能,鼓励学校向市民开放教育场馆等设施,基本建成“10 分钟便民学习服务圈”。
积极发展老年教育。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举办不同类型的老年教育机构,加强老年教育学习点建设,健全办学网络,扩大和完善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老年教育优质发展。
(九)鼓励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1.目标任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建合作模式多元、办学方式多样的民办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2.实施策略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同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民办教育“新法新政”,通过财政支持、学生资助、税费优惠、土地供给、表彰奖励等途径扶持民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合法地位和平等权利,积极吸引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逐步提高民间教育资金占比。
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全面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重点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完善民办学校治理结构,优化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实现行业自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审批与监管,全力落实好“双减”政策,实施分类管理,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实行预收费资金监管,形成校外培训机构的长效监管机制。
提升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民办教育体制机制,借助民办学校体制灵活和特色项目的优势,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提高办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深化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将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全旗教师培训体系,引导民办学校建立校本研修机制,提升师资力量。
(十)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1.目标任务。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高级人才“旗聘校用”“旗管校用”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多元、立体、开放式培训体系,形成完善的教师绩效工资体系、激励保障机制和专业发展制度,让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建成西部地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示范旗,争取建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现场教学点。到2025年,中小学新聘专任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提高到20%,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30%。
专栏5 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
(1) 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和提升计划,出台《伊金霍洛旗教体系统旗级“三类”骨干教师遴选认定、培训培养、管理使用实施方案》和《伊金霍洛旗教体系统骨干教师交流实施方案》,培养造就一支总数在800名左右,能推动全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骨干教师队伍,优化教师均衡配置,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全面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优化校园长队伍建设,出台《伊金霍洛旗教体系统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 副校园长 环节干部聘任制度》和《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充分调动校园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 (3)实施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程,出台《伊金霍洛旗教体系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优化调整实施方案》,科学、合理配置教师编制资源,提升编制使用效益,加快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规范教育专项编制管理。 (4)深化中小学幼儿园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出台《伊金霍洛旗教体系统临时工经费包干实施办法》,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规范、科学核定临聘教师、炊事员、保洁员、宿舍管理员、财务人员、司炉工等岗位人员。 |
2.实施策略
强化师德师风素质评价。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开展“强师德、铸师魂”系列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将师德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必修内容,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立师德评价核心指标体系,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励表彰等的首要考核依据,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坚持“零容忍”,建立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守牢师德底线。
建立和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确保中小学教师实际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且进入西部地区前列。重点提高基层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水平。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并向专任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加大优秀人才招聘力度,深化聘用制改革,完善校园长公开选拔聘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职级制,健全校园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准入退出机制。完善校园长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专业化发展。
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加强旗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完善旗级培训与校本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构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阶梯式培养体系。大力推进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本地学习与外地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落实好教师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建立后备干部梯队培养储备和特优校园长延聘制度,实行优秀校园长外出讲学奖励机制,推行校园长和教育行政部门干部任职交流,进一步完善名优校长引入和考核评价。成立本土名校园长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教育干部挂职培训基地,培训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高水平管理人才。到2025年,中小学各学科建成由全国知名教师担任导师的名师工作室,形成“教研训培”一体化的新型教师专业发展形态,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形成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逐步完善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建设,服务教师终身发展。
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本着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的原则,结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工作, 积极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规范、合理配置教师编制资源,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规范教育专项编制管理。
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完善“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优化岗位设置和聘任管理。继续深化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完善评聘办法,科学设岗,真正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积极稳妥推进教师有序轮岗交流,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经费包干改革,探索建立专项奖励资金,激发学校自主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大体育美育教师补充力度。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做到配齐配好。探索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和美育教学服务,鼓励优秀体育文艺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到学校兼任体育美育教师。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优化配套政策制度,吸引和集聚一流人才争相从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评选师德楷模,讲好新时代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故事,展现伊金霍洛教师精神风貌。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建立困难教师特别是患有重特大疾病教师关爱帮扶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教师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范畴。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健全教师体检和休养制度,引导教师健康生活,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十一)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目标任务。加强思政课体系建设,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统筹建设课程资源,加强基于问题和实践导向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25年,建成精品课程资源库,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专栏6 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 |
(1)完善《教研教改系列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实施优质有效课堂的教学改革,研发适合不同学情、学科、课型的多元开放课堂。 (2)出台《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局第五期“1+1+X+N+Z”学科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及其相应的考核方案,三年内培养200名名师,辐射带动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3)出台《伊金霍洛旗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促进伊金霍洛旗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
2.实施策略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形成整体衔接。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思政课课程群,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利用好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挖掘课程育人功能,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衔接,形成协同效应。实行德育目标一体化设计,小学阶段重在培养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构建教学、教材、队伍、教科研、教育评价和组织保障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通过评选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思政课名师等先进典型,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
继续完善三级课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丰富地方课程,拓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挥课堂评价的导向作用,修订《课堂评价标准》,制定体现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规范要求,准确把握评价要素和内涵,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研教改系列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优质有效课堂的教学改革,研发适合不同学情、学科、课型的多元开放课堂。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大变革。坚持“1+1+X+N+Z”的整体教研教改思路,推动学校走学科“研学教”的课改之路,推广“实证+内涵”的校本教研,建立“名师领衔、骨干带动、团队合作、同伴互助”的带教模式,深入推进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与优质普通学校结对,共建、共享、共促、共融。进一步加强学科实验教学,优化创新实验平台,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启动第五期名师工作室,构建三级名师工作室,每学科每年至少开展8次研修活动,培训12000人次。举办2次课程改革品牌论坛,每两年组织一次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总结提炼具有特色的课程改革经验,做好宣传推广,参照有关政策奖励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加强“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加强教学研究常规指导。与上海市黄浦区等教育发达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深度参与发达地区教研活动。继续推进专家团队入校跟踪指导,培育有特色的课改研究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和改进作用,深化有效作业改革,形成校本化作业体系。充分发挥特色项目研究在自治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成为区域教育科研特色建设的典范。
(十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1.目标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党委政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改革,实施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引领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原,加强过程性和成长性评价,建立学生艺术素养和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推进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测试,形成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和大数据平台,促进育人实效监测评价科学化、常态化。
专栏7 加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
(1)出台《伊金霍洛旗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落实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系统推进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的评价改革。 (2)落实国家《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中等职业学院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和自治区、市相关方案要求,有序组织各类学校、幼儿园学校评价工作。深入推进中小学校课堂教学基于证据要素的观课议课教学评价工作。 |
2.实施策略
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出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且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充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完善考试制度,逐步形成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分层分类建立教育评价制度。完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实行多元评价,出台实施幼儿园质量评价指南,强调对幼儿园活动和教育过程的质量评估与监测。探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改革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开展基于过程化、动态化的教学评价,强化评价的育人导向,促进教、学、考、评有机衔接。加强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综合实践评价,建立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评价的长效机制。
建立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建立“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现学业质量的多维评价,以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进。
推进师生减负工作。以“绿色指标”引导学校开展教学与评价活动,引导教师编制科学合理、类型丰富的作业。明确教师工作职责清单,减少非教学事务对教师日常工作的过度干扰。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减负机制,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要求,全面加强学生作业、手机、睡眠、体质、读物管理。
(十三)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目标任务。基本形成政府依法治教、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监督的新型关系格局,政府教育资源统筹配置更加到位、教育评价考核更加科学,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权利得到保障,家庭和社会支持、参与、监督教育更加充分。机构规范健全、队伍专业高效、标准科学完备、结果运用充分、问责权威有力的现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全面形成。
2.实施策略
全面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严格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育行政职能,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健全教育战略咨询机制,组建教育发展专家智库,加强对重大教育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健全教育重大决策机制,执行重大教育决策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法定程序,完善教育政策落实情况评估机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性。
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改进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方式,优化服务改革,减少行政对办学的干扰,进一步促进管办评分离,破除束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障碍。深入推进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清单式管理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教育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布工作职能、职责权限、工作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进优化服务,推行“大厅办”,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继续推进学校自主办学改革。继续完善《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人事、财务、内部决策等权力下放给学校,充分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学校自主招聘教师,自主设置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待遇保障水平、考核办法等。实施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对工作业绩差、不适合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实行岗位预警、转岗及退出机制。
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评价”的“五个一”工程,健全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和自我监督机制。健全学校重大决策机制,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事后转移机制。健全现代学校治理机制,建立教育舆情的常态化监测制度,通过学校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平台,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教育决策渠道,畅通社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形成共同参与的学校治理格局,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协同育人,营造良好办学氛围。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教育督导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督导评估与监测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配备,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规范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配备,完善督学准入、考核和退出机制。制定督政、督学、评估监测标准。健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制度,完善以学校自评为基础、内部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督学制度,建立区域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常态化评估监测制度。依法公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结果,强化督导结果应用,建立督导约谈和问责机制,形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优化督导评估方式。继续完善“互联网+”督导,加强教育督导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形成由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支撑的智能化督导体系。建立、培养或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实施科学的评价。建立督导评估和责任督学队伍业务能力专业化提升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对学校的周期性、专业化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体制,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探索建立区域内的全学科质量监测体系和评价分析体系,探索建设旗级教育评价机构。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现监测学科全覆盖。
(十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目标任务。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管理体系、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推进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25年,各学校均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构建智慧教育体系。
专栏8 教育信息化建设 |
(1)制订《伊金霍洛旗2023年—2025年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依托“内蒙古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鄂尔多斯教育云”通过四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中小学全学科的微课资源,建立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 (2)实现区域内中小学校园“双网全覆盖”,全面建设中小学智慧校园。 |
2.实施策略
以技术变革推动教育创新。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保障设备配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营造服务学习者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依托“内蒙古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鄂尔多斯教育云”建立伊金霍洛旗教育信息化应用特色模块,解决资源共享、数字化互动教学、数字化校园等应用问题,进一步增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打造3-5间未来智慧教室。
以新技术驱动教与学变革。聚焦新技术应用,促进线上与线下教育衔接融合,营造个性化的教与学环境,建设“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积极探索VR、AR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育人的深度融合。到2025年基本实现中小学智慧校园全覆盖;全旗中小学实现“双网全覆盖”;对全旗所有中小学图书馆进行智能化改造;探索创新实验室与综合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育装备的数字化程度。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立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良性循环的校级优质资源库。实施“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积极引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和探索,推动形成信息化教学新常态,使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师生。
建立新技术赋能教育的基础保障。对所有中小学师生用计算机进行升级更新,为所有幼儿园更新升级多媒体设备,拓展使用同频互动平台,在各学校间广泛开展学科“研、学、教”交流活动,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所有中小学实现无线网全覆盖,构建基于5G、物联网等技术的“云—网—边—端”一体化基础环境,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流通机制,强化智慧教育系统集成,以大网络大系统大平台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与教育云平台建设。推行“政府定标准搭平台,企业做产品保运维,学校买服务建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以“大数据”支撑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以新技术优化教育治理,以新技术推动教育评价创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十五)推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
1.目标任务。建立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形成中小幼纵向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三全育人”共同体,开创全社会全员全网络育人新模式。
2.实施策略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建立社区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全旗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和项目建设,以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客中心为核心,联合优质的校外培训机构、文化产业、城市社区等优质校外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格局新模式。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学校教职工、离退休教师以及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家长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红色教育、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等过程记录、成果鉴定、归档入库机制。
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启动“家长教育指导计划”,加强家长学校的研究和指导,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标准,明确家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和实施细则,探索“家长持证上岗”模式。成立家教讲师团,开设家庭教育线上学习课程和主题讲座,实现学校、社区家庭教育协同指导,科学养育,提升家庭教育品质。
(十六)实施伊金霍洛教育品牌打造工程
1.目标任务。吸纳、聚集、培育一流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到2025年,形成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系统内外、体制内外、国内国外等全方位融合的大格局,为伊金霍洛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实施策略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交流。完善优惠政策,继续引进国内知名院校、企业到伊金霍洛旗投资办学或合作办学,加强教育区域和校际联盟合作,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及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提升伊金霍洛教育影响力。加强与国内外教育资源的融合创新,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教材、专业、教学、管理、评价模式,举办“伊金霍洛品牌教育论坛”,邀请知名专家研讨交流教育发展大计,总结教育经验,分享教育理念、发展经验和治理模式,扩大伊金霍洛教育的影响力。
(十七)加快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目标任务。到2025年,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体育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巩固全国群众体育强旗地位,群众体育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专栏9 加快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新建成4个小型体育场馆,解决健身场馆分布不均衡问题,努力建成城市核心区“8分钟健身圈”。 (2)根据《“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到2025年建成一个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点,加强体育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 (3)认真办好职工运动会、“伊起动”天骄体育嘉年华、那达慕大会、“足、篮、排”联赛、“乒、羽、网”谁是球王争霸赛等品牌赛事,扩大群众参与面;鼓励协助各企事业单位、协会举办体育活动。 |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旗总人口的45.3%,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3%以上。到2025年,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不少于2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900人。推动建成城市核心区“8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竞技体育实力提升,完成全区十五运会10枚金牌目标任务,向上级体育专业运动队输送运动员50人以上,培养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10人以上,二级教练员40人以上,国家二级裁判员180人以上,国家一级裁判员70人以上。青少年体育活力更强,尝试构建青少年体育“三大体系(青少年健康促进体系、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体教融合成效显著。建成青训基地5处以上,新增体育特色学校22所。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探索体卫融合,深化体旅融合,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动足球推广普及。加强体育交流。
2.实施策略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基本体育权益,推进公共体育资源和服务的统筹协调和共建共享。
完善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促进全旗体育场地设施均衡分布,加大资金投入,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体育场所、小型体育综合体、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充实现有公园广场内的体育设施。完善镇、村体育基础设施,增加各镇综合性体育健身广场或活动中心。逐步实现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节假日、休息日对外开放,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积极申请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贴。
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倡导群众学会2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周参加不少于3次,每次保证1小时中等强度的健身活动。以“全民健身日”、法定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农闲季节等为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球类、游泳、武术、健身操舞等赛事活动。积极推广“男儿三艺”、马术、蒙古象棋、搏克、射箭、布鲁、安代健身操、筷子舞等民族体育项目。继续扩展品牌赛事活动知晓率和参与度,积极参与自治区“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创建活动。积极与行政企事业单位、镇和社区联合打造群众参与广泛、组织实施规范、社会影响较大、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广泛开展广播体操、工间操和群众自发的晨晚练活动。
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积极扶持各类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和团队规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和嘎查村的建设发展,完善旗、镇、村(社区)三级网络建设,使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常态化。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准入、退出和考评激励机制。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公园(广场)体育、农村牧区体育、校园体育、家庭体育和职工体育,完善 “六进”机制。发展群众性体育俱乐部,使群众体育全面发展。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力,提升指导水平。持续推进实施“互联网+全民健身”工程,借助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提高科学健身指导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促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逐步建立预防、诊疗、康复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加过敏体质监测。充实并完善我旗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旗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体育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尝试构建青少年健康促进体系,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方案》《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创新体育教研活动,加强各级学生体育运动队建设,使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引导学生把体育欣赏和身体锻炼树立为终身生活方式。强化青少年训练体系,坚持面向全体,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为主要载体,建立健全青训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青少年培训班。在学校普及传统体育项目。加强体育传统特色项目梯队建设,打通体育特长生升学通道。到“十四五”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体育俱乐部管理更加规范、数量逐步增加。持续打造中小学、幼儿园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积极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创建活动。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系统,广泛开展“三大球”等项目联赛,健全体育赛事体系,积极参加上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提升青少年竞技水平,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完善体育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到2025年末,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到12%以上,全旗中小学生和幼儿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下降3.5个百分点。加强足球推广。推行《伊金霍洛旗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改进训练模式,推动足球运动推广普及。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妥善利用地区优势,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发展体育组织、举办体育赛事、建设体育设施等领域,培育形成体育支柱产业。深挖体育消费潜力,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为群众体育消费创造条件。发展繁荣大众体育健身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场馆服务业,扶持体育培训、策划、咨询、经济、营销、健身、康复等体育服务实体发展。体彩销售额逐年增长。大力发展马产业,树立地区体育品牌。常态化举办速度马比赛,协同打造伊金霍洛旗那达慕等特色活动,形成地区体育品牌。以鄂尔多斯走马大赛为载体,打造以骑乘马观光旅游、马术表演、马匹繁育交易等为依托的综合性马产业。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将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五、“十四五”期间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教育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体育领导体制,定期召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全面落实“三个优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的教育体育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健全教育体育战略咨询机制,加强教育现代化发展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咨询工作,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营造良好的教育体育生态。
(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依法落实政府教育投入责任,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合理划分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支出责任和分担方式。落实各级各类生均经费基本拨款标准,健全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提升教育体育基本建设保障水平,确保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达到国家相应标准,适应智慧学习新趋势。发挥教育基金会作用,吸引社会捐资助学,完善从学前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努力实现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健全教育评估机制
发挥教育督导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作用,围绕全旗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预期指标与主要任务,委托第三方开展专项评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评估、精准分析评估数据,动态跟踪监测区域教育事业发展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以评促建,将评估结果作为政绩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四)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健全以教育、经济、社会、法律、管理等领域专家为主的跨部门、跨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教育协同发展规划、重大事项等工作。按照教育现代化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建立教育发展监测制度和问责机制,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和措施的全面落实,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
(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搭建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建言教育、支持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事业、社区、家庭和社会公众,多形式多途径参与和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将社情民意及时反映到教育决策管理中。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及时宣传报道教育现代化发展重大战略举措和推进情况,弘扬教育发展正能量,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伊金霍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