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出台的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旗委的各项部署要求,坚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快建设农牧业强旗。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方案》。
二、《方案》提出的目标
《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聚焦全旗农牧民收入短板和弱项,多措并举增加农牧民收入。全旗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8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万元以上,实现5年翻番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到1.8以内,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三、《方案》部署的重点任务
《方案》围绕4个方面部署了16项重点任务:一是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方面。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牧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健全完善农牧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牧户节本增效;发展生态农牧业,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保护、设施农牧业、区域品牌培育、科技研发等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农畜产品产量产值;深化消费帮扶行动,采取企地合力、直播带货、农畜产品展洽、设立电商专区等多种形式,通过定向采购、定点销售、不定期签约等多种方式“以买代帮”,增加农畜产品销售量。二是提高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方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力打造粮食、羊绒、肉羊、肉牛、奶业5个百亿级产业,统筹发展瓜果蔬菜、杂粮杂豆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强旗、产业强镇、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现代农牧业;深入推进“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模式,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大力推进以工代赈,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牧业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以参与项目建设和运维管护提高工资性收入;推进乡村就业创业,实施农牧民就业“121”计划,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乡村创业就业行动,提升转移进城农牧民就业创业能力;强化就业服务,搭建农村牧区“线上+线下”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作坊、创意农牧业、工艺品制作等乡村产业,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打包办”“提速办”服务,建设一批乡村创客空间、农牧民创业基地。三是提高农牧民财产性收入方面。有效盘活要素资源,对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权、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等进行全面确权,深化农村牧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巩固提升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创新经营模式,全面推行“统种”“统养”“统产”模式,促进共享共赢共富;推进联村结对,鼓励要素稀缺村镇统筹共建“强村综合体”,资源优势村镇组建强村富民公司或产业联合体,开展“百强带百村”“百企兴百村”活动,促进嘎查村集体经济均衡发展。四是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持续把农牧业农村牧区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加强各类涉农资金优化整合,全面落实绩效管理考核机制;落实惠农惠牧补贴政策,探索建立普惠性农牧民补贴增长长效工作机制。设立农牧业基金,加大农牧业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开展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保险,加大政策性保险补贴力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推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统筹、旗域统筹。稳步提升农牧民养老金水平。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全力保障低收入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注重工作实效。各镇、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推动农牧民持续增收工作。
二是加强统筹调度。将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纳入重点工作调度内容,各责任单位要强化工作调度,旗农牧局要牵头抓总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同时,认真开展统计“进农村牧区、进园区、进社区”行动。
三是强化政策供给。持续加大“三农三牧”投入力度,制定惠农惠牧补贴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抓实重点改革任务,多措并举强化政策供给促增收。
四是加强考核问效。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将农牧民增收纳入“五位一体”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内容,进一步增加考核分值权重,持续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定期通报全旗农牧民收入倍增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五是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和典型案例,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助力集体经济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积极培树典型,全面总结经验,合力营造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浓厚氛围。